博客
关于我
奇怪的知识又增加了(结构体内存对齐的故事)
阅读量:805 次
发布时间:2019-03-25

本文共 1962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6 分钟。

结构体内存对齐原理及应用

结构体内存对齐的重要原则

结构体内存对齐是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中经常涉及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在结构体中各个成员占用的内存地址具有特定的偏移规则,这些规则能够确保数据的有效访问和内存的合理利用。

在结构体中,内存对齐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成员的首位优先对齐

    结构体的第一个成员(无论是整数、字符还是其他类型)的起始偏移一定是0。也就是说,它必须占据结构体起始位置的最低有效字节范围。其他成员的偏移则根据对齐数决定。

  • 续址规则

    从第二个成员开始,每个成员的偏移必须是对齐数的整数倍。这里所谓的对齐数,是成员自身大小与系统默认对齐数的较小值。

    • 在Windows系统中,默认对齐数是8字节。
    • 在Linux系统中,默认对齐数是4字节。
      对齐数通常由编译器选型或 processor Lauderdale选型指令决定。
  • 为什么结构体需要内存对齐?

    内存对齐的设计并非偶然,而是受硬件限制和性能考虑的影响。以下是主要原因:

    平台依赖性

    不所有硬件平台都对内存访问有相同的要求。某些固件或处理器要求数据仅能访问特定类型或特定位置的内存,否则可能导致硬件异常或程序Crash。

    性能考量

    数据对齐能够显著提升程序性能。因为当处理器访问未对齐的内存时,通常需要两次内存访问(逐个字节),而对齐的数据只需一次访问。频繁调用未对齐内存会导致性能下降。

    节省内存空间

    结构体内存对齐虽然为了性能需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结构体大小。因此,在结构体设计时,需要权衡成员对齐大小与结构体整体内存使用之间的平衡关系。尽量将占用空间小的成员集中安排。

    结构体对齐的实际实现

    通过以下C语言示例可以直观理解结构体内存对齐的实现:

    #include 
    #include
    struct S1 { char c1; int i; char c2;};struct S2 { char c1; char c2; int i;};int main() { struct S1 s1 = {0}; struct S2 s2 = {0}; printf("S1的大小:%d\n", sizeof(struct S1)); printf("s1的大小:%d\n", sizeof(s1)); printf("\nS2的大小:%d\n", sizeof(struct S2)); printf("s2的大小:%d\n", sizeof(s2)); printf("\nS2 -> c1的对齐地址:%d\n", offsetof(struct S2, c1)); printf("S2 -> c2的对齐地址:%d\n", offsetof(struct S2, c2)); printf("S2 -> i的对齐地址:%d\n", offsetof(struct S2, i)); printf("\nS1 -> c1的对齐地址:%d\n", offsetof(struct S1, c1)); printf("S1 -> i的对齐地址:%d\n", offsetof(struct S1, i)); printf("S1 -> c2的对齐地址:%d\n", offsetof(struct S1, c2)); return 0;}

    代码解读与对齐示例分析

    • struct S1s2的大小分别为 12 个字节,这是因为每个结构体包含 charint 类型成员,每个成员都按照默认对齐数(4字节)进行对齐。

    • offsetof 函数用于获取结构体中各个成员相对于结构体起始地址的偏移量。

    这段代码不仅展示了结构体内存对齐的实现方式,还通过 printf 函数展示了具体成员的对齐地址信息。

    结构体内存对齐的最佳实践

    在实际开发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调整结构体成员的顺序和对齐方式。以下是几点通用建议:

  • 优先对齐小成员 对占用空间较小的成员进行对齐优先安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结构体占用空间。

  • 避免对齐过多 允许系统根据默认对齐规则或指定对齐数来自动处理成员对齐,这样既节省了开发时间,又保持了对齐的必要性。

  • 考虑嵌套情况 对于包含嵌套结构体的结构体,各层结构体都需要按照对齐规则进行对齐处理。

  • 结论

    结构体内存对齐是软件开发中的一个重要但不直观的概念。它既是硬件对应的要求,也是程序性能的基础保障。通过合理配置结构体对齐规则,可以在内存使用和程序性能之间找到最佳平衡,提升程序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代码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结构体内存对齐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价值。

    转载地址:http://odxyk.baihongyu.com/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Mysql学习总结(12)——21分钟Mysql入门教程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13)——使用JDBC处理MySQL大数据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15)——Mysql错误码大全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19)——Mysql无法创建外键的原因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20)——MySQL数据库优化的最佳实践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21)——MySQL数据库常见面试题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22)——Mysql数据库中制作千万级测试表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23)——MySQL统计函数和分组查询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24)——MySQL多表查询合并结果和内连接查询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25)——MySQL外连接查询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26)——MySQL子查询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27)——Mysql数据库字符串函数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37)——Mysql Limit 分页查询优化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38)——21条MySql性能优化经验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39)——49条MySql语句优化技巧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40)——MySql之Select用法汇总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41)——MySql数据库基本语句再体会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42)——MySql常用脚本大全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43)——MySQL主从复制详细配置
    查看>>
    Mysql学习总结(45)——Mysql视图和事务
    查看>>